從2009年起,,內蒙古西部風電大規(guī)模上網,低谷調峰困難,。在國家有關部門協(xié)調下,,國家電網公司組織華北電網科學安排電網運行方式,并開展臨時交易,,采取多種方法——
8月19日上午,華北電力調控分中心,,工作忙碌如常,。當天凌晨,根據申請,,華北電網接納內蒙古電網風電33萬千瓦,。眼下是“小風期”,,風電發(fā)電負荷總體小于冬春季節(jié),但調度壓力依然不小,。
計劃處處長張濤說,,與過去相比,風電的規(guī)�,;尤虢o電網調度帶來了新的“季節(jié)性”特點:夏季峰谷差大,,低谷時段調峰困難,;到了冬季,,風電出力大,可火電供熱機組多,,調峰空間就壓縮了,。
國家電網公司一直高度重視內蒙古地區(qū)風電消納。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要求,,華北分部加強調度信息溝通,,通過加大火電機組調峰力度、充分使用抽水蓄能機組等手段,,科學安排電網運行方式,,增加內蒙古電網低谷東送潮流,。
精心安排協(xié)調 促進風電消納
今年上半年,蒙西電網風電發(fā)電量出現(xiàn)新高,。那天是4月26日,風電發(fā)電量占到蒙西并網發(fā)電總量的28%,。
4月25日22時45分,,張圣楠已經開始與前一值的同事交接班。作為主值,,按習慣,,他的第一件事就是“看看今天有多少下旋備”,綜合考慮當晚用電負荷預測,、火電機組出力最低能壓到多少、抽水蓄能電站根據水位能空出多大容量等,,計算可調峰的最大能力,。
23時20分,交班沒多久,,內蒙古調度提出了接收100萬千瓦風電的申請,。“交班時經過計算,,心里基本有底了,。”張圣楠回憶說,。協(xié)調安排馬上開始,,此后2分鐘,、8分鐘,北京,、天津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分別接到通知:火電機組降至最低出力,。經協(xié)調,北京三河電廠,,張家口地區(qū)的熱電廠,、沙嶺子電廠三家電廠先后停開30萬千瓦機組一臺,包括追加的這90萬千瓦停機容量在內,,當天停備總容量達到400萬千瓦,;同時,,十三陵,、潘家口兩個抽水蓄能電站各安排兩臺機組轉發(fā)電為抽水,騰出調峰容量共58萬千瓦,。
直到26日早晨,,用電負荷開始回升時,天津,、北京地區(qū)減少的發(fā)電出力才開始逐漸恢復,。白天,京津唐依然多接納內蒙古風電98.75萬千瓦,。這天,,內蒙古風電發(fā)電總量是1.11億千瓦時,京津唐電網消納了0.37億千瓦時,,基本上占三分之一,。
“每年春節(jié)過后到四五月份是‘大風期’,蒙西風電每天在80萬到100萬千瓦之間,�,!比A北電力調控分中心調度科科長羅亞洲說,華北地區(qū)本身也有近200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,。從春節(jié)過后恢復生產開始,,直到4月中旬,調峰壓力相當大,。到4月15日前后,內蒙古地區(qū)結束供熱,,自身的調峰壓力減小,,接納風電的壓力會稍有緩解。
風電場是“看天吃飯”的,,即便有年度性的大風,、小風期,短時間的來風情況仍然是間歇性的,,大小隨機,。國家電網公司建設了數(shù)值天氣預報機制,,并在包括華北的相關調度機構都建立了風電功率預測系統(tǒng)。張濤說,,預測準確度達到85%,,高于國際標準的80%,預測情況可以給日前方式安排提供重要的參考,“日前計劃之外,,在實際運行中只要有空間,,調度員還會積極協(xié)調接納�,!�
風電出力往往在用電高峰時很小,,后半夜低谷期反而大,需要其他電源調節(jié),。
在消納蒙西風電上,,京津唐電網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刨去風電裝機,,華北地區(qū)98%的發(fā)電機組是火電,,也是調峰主力。京津唐電網的火電機組常規(guī)調峰能力,,標準是最高的,,全部能達到壓減50%出力的水平,如果為了保障電網安全需要深調峰,,可達到壓減40%,。當然,,調度員必須充分考慮電網安全和火電機組損耗、維護壓力和成本等,,盡量避免這樣極端的情況,。
每天,兩邊的調度人員都保持溝通,。華北網調人員在安排網內機組運行方式之余,,還會逐臺分析內蒙古火電機組的開機方式,提供指導,。特別是冬季供熱期,,供熱機組的調峰能力只能壓到80%,,華北調控分中心應用熱電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,實時掌握供熱信息,,仔細核對機組出力下限,,在滿足供熱的基礎上盡力騰出低谷調峰空間。
另一個調峰利器是抽水蓄能電站,。北京十三陵電站有4臺20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,,一般使用兩到三臺,,即40萬~60萬千瓦容量。離京津均不遠的唐山潘家口電站,,還有3臺9萬千瓦機組可供使用,。
加強規(guī)劃 讓大風電融入大電網
蒙西是我國規(guī)劃建設的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一。2011年,,內蒙古電網風電并網裝機約860萬千瓦。而2005年年底,,內蒙古自治區(qū)所有風電裝機才17萬千瓦,。在國家政策驅動下,提速始于2006年,,近幾年風電裝機容量增長尤其迅猛,。
與此對應,內蒙古東送電力,,10年前是160萬千瓦,,5年前是185萬千瓦。2009年開始,,華北電網增加了對內蒙古風電的消納。內蒙古電力輸入京津唐電網,,原有一條500千伏豐(鎮(zhèn))萬(全)/順義雙回線路,。2008年5月,第二通道500千伏汗�,!猎础诫p回線路投產,內蒙古電力東送由220萬千瓦增至400萬千瓦,。如今的395萬千瓦基本是滿送,,其中風電電力最大曾達到130萬千瓦左右。
國家電監(jiān)會前不久發(fā)布的《重點區(qū)域風電消納監(jiān)管報告》提到,,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開展風電出力特性、風電消納能力研究,,完成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輸電規(guī)劃,,積極推進大型風電基地送出工程和相應跨區(qū)跨省工程前期工作。
國家電網公司一直在堅持科學規(guī)劃,,積極推動風電并網和送出,,總體思路是“大風電融入大電網”,,加快建設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,,在全國范圍內統(tǒng)籌消納“三北”地區(qū)的風電,主要消納方向為“三華”地區(qū),推動風電“西電東送”“北電南送”,,促進風電科學開發(fā)利用,。到今年6月底,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(qū)域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5000萬千瓦,,達到5026萬千瓦,,同比增長33.5%。2006年到2011年,,國家電網轄區(qū)風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87.4%,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(guī)模最大,、增長速度最快的電網,。
大規(guī)模,、高速度,是因為有并網工程和科技進步的堅強支撐,。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投資458億元,,建成并網線路2.53萬千米,新建風電送出專用匯集變電站25座,、變電容量423萬千伏安,。同時,,國家電網公司開發(fā)應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控制、調度,、預測系統(tǒng),,制定了風電接入、運行管理,、控制,、預測等方面的全套標準,,參與風電國家標準和行業(yè)標準編制,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大型風電并網系統(tǒng)研發(fā)中心,。
但《重點區(qū)域風電消納監(jiān)管報告》也分析提出,,部分地區(qū)風電項目規(guī)模和進度不斷調整,使電網規(guī)劃無法統(tǒng)籌考慮風電送出,;核準風電項目時重接入,、輕消納,,且消納方向不明確,;風電項目建設周期短,,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周期長,,輸送通道能力不足等,,影響風電消納,,導致棄風。建議結合區(qū)域資源情況“進一步加強風電電源,、電網統(tǒng)一規(guī)劃”,促進風電項目與電網工程同步規(guī)劃,、同步核準,、同步投產。
“十二五”期間,,國家電網公司規(guī)劃的特高壓電網工程中,,在包頭、烏蘭察布和錫盟三個地區(qū)分別匯集,,通過4個特高壓交流通道和2回特高壓直流工程送入“三華”電網負荷中心,,正是充分考慮了蒙西風電送出的需求。
出處:《 301718.com 》 日期: 2012/8/27